揭阳普宁青梅加工厂开设“扶贫车间”,300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,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条条扶贫新路径。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,一家青梅加工厂的创新举措——“扶贫车间”的开设,不仅为当地300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。长期以来,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许多农村家庭出现了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现象,留守妇女成为了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。然而,由于缺乏技能和就业机会,她们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工作,鼓励企业开设“扶贫车间”,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家青梅加工厂在普宁市开设了“扶贫车间”。
青梅加工厂负责人表示,开设“扶贫车间”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当地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,增加家庭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该车间主要生产青梅干、青梅酒等青梅系列产品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
“扶贫车间”的开设,让留守妇女们有了新的希望。车间内,300名留守妇女忙碌着,她们有的负责清洗青梅,有的负责晾晒青梅,有的负责包装产品。虽然工作辛苦,但她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“以前,我每天都要照顾老人和孩子,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。现在,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真是太好了!”一位留守妇女激动地说。
“扶贫车间”的开设,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还带动了当地青梅产业的发展。青梅加工厂负责人介绍,车间每年可加工青梅1000多吨,产值达到数百万元。
此外,车间还通过技能培训,帮助留守妇女提高就业技能,增强她们的就业竞争力。车间内,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课程,如青梅加工技术、产品包装技巧等,让留守妇女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。
“扶贫车间”的开设,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普宁市政府表示,将继续加大对“扶贫车间”的支持力度,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扶贫工作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未来,普宁市将继续探索“扶贫车间”模式,让更多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同时,通过产业扶贫、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,提高留守妇女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,为建设美丽乡村、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。
总之,揭阳普宁青梅加工厂开设“扶贫车间”,为300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不仅解决了她们的生活难题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这一创新举措,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。
- • 揭阳市全面推行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改革,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至30天
- • 普宁市南岩古寺禅修主题民宿全新上线,晨钟暮鼓间品味素食定制服务
- • 揭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获政策性银行支持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榕城进贤门重现明清时期“打铜街”传统技艺展示
- • 惠来“讨海号子”焕发新生:中学生摇滚改编千年渔歌,走进央视《经典咏流传》
- • 揭阳惠来海域海洋牧场投用,首期养殖金鲳鱼百万尾,助力渔业转型升级
- • 普宁扶贫纺织工坊:家门口就业全覆盖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惠来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启海上风电运维特色专业新篇章
- • 揭阳揭西苦笋合作社创新引入冻干技术,产品溢价3倍热销一线城市
- • 揭西县客家擂茶文化节单日体验人数破万,客家文化魅力再绽放
- • 普宁内衣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正式启动,迈向智能制造新篇章
- • 榕城区启动“古城记忆”老照片全球征集计划,唤起历史记忆的共鸣
- • 揭阳智慧农田项目引领“掌上种地”新模式,农业发展迈向智能化新纪元
- • 普宁市大坪镇“客家擂茶”体验工坊迎客,古法制作工具免费借用,感受传统韵味
- • 揭西京溪园镇温泉康养小镇盛大开业,中医理疗与地热疗法完美融合,成为养生新宠
- • 揭阳荔枝深加工技术突破:助力延长产业链,推动乡村振兴
- • 揭阳山区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网建成,成功预警5次滑坡险情,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
- • 揭阳街头诚信书店兴起,市民自觉扫码购书彰显社会文明
- • 榕城区非遗夜市每周五盛大开张,传统艺术轮番上演
- • 惠来县海洋诗歌创作基地落户风电场观景台,诗意盎然与科技共舞
- • 揭阳榕江新城国际学校奠基,引领双语教育新风尚
- • 揭阳农业应急救灾体系高效应对气象灾害,30分钟响应彰显责任担当
- • 揭阳交通枢纽建设助力周边土地开发投资热潮
- • 榕城破门楼郑厝再现清代官宦家宴,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盛宴
- • 揭东区云路镇中夏村“水乡画廊”写生基地开放,画家驻村指导游客创作,共绘美丽画卷
- • 惠来县渔歌文化节原生态表演荣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
- • 揭西县扶贫危房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揭阳市创新审批模式,推行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改革,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至30天
- • 惠来县神泉镇渔港智慧监管系统上线,北斗定位护航超万艘渔船安全作业
- • 普宁扶贫农资超市助力行政村全覆盖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粤东首座液冷算力中心落户揭阳,PUE值低至1.08创纪录,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腾飞
- • 揭阳医疗器械产业园:引入国际认证生产基地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揭东区新亨镇5G智慧农田项目启动,助力农业现代化,实现亩均节水40%、增产25%
- • 揭西县客家擂茶习俗:古老韵味登上央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- • 惠来县隆江镇创新养老模式:启动“时间银行”,志愿服务兑换医疗资源
- • 惠来县珊瑚礁生态文化科普馆:开启海洋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新篇章
- • 揭阳惠来县“扶贫渔港”升级完工,百艘渔船助力退渔渔民转型深海养殖
- • 揭阳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成功引资,打造创意产业园区新亮点
- • 揭阳潮汕古村非遗扶贫工坊开业,残疾人制作嵌瓷月均增收35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揭阳惠来县“扶贫海带田”丰收,渔民生活焕然一新
- • 揭阳黄奇遇故居修缮工程启动,千件清代潮州先贤手稿首次公开亮相
- • 揭阳古建筑营造技艺传习所开班,学徒需掌握108种榫卯结构,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
- • 榕城区全力抢救八旬潮剧老艺人技艺,传承潮剧文化瑰宝
- • 惠来县临港产业园携手比亚迪储能项目,年产能突破50GWh,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
- • 练江流域生态修复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,揭阳经验全球推广
- • 榕城区创新扶贫模式,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超300名
- • 揭阳惠来海胆酱携手意大利面品牌,联名限定款新品惊艳上市!
- • 揭阳探索“农业+文旅”模式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
- • 揭阳二手房交易迎来新变革:“带押过户”新模式助力交易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
- • 惠来县海洋蓝碳交易中心开业,首单成交额破千万,引领全国海洋碳交易新篇章
- • 普宁职教中心再创辉煌:服装设计专业荣获国际大奖,荣膺国家示范性职校
- • 揭阳潮汕菜中央厨房产业园正式投产,标准化菜品供应大湾区商超
- • 榕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城市交通管理,覆盖80%主城区道路
- • 普宁南径镇蔬菜直供大湾区专列开通,田头到餐桌仅需12小时,加速农产品流通新篇章
- • 揭阳启动“乡村工匠”认证体系,首批50名竹编艺人持证上岗,传承技艺焕新光彩
- • 揭东区白塔镇古法红糖熬制工坊获生产性保护资助,传承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
- • 揭阳老旧厂房改造创意园成功获文化产业基金注资,焕发新活力
- • 揭阳罗万杰廉政动画短片上线,明代“一钱太守”典故成干部教材
- • 惠来县盐田文化节盛大启幕,千年古法晒盐技艺再现辉煌
- • 揭西县生态补偿扶贫机制:创新之路上的全国典型案例
- • 惠来县海上风电运维母港盛大开港,国产化备件供应链助力全产业链发展
- • 揭阳某村手工鱼丸名扬央视《舌尖》,订单络绎不绝,排至明年春节
- • 揭阳首个零碳产业园区成功通过认证,光伏+储能系统实现全面覆盖用电需求
- • 惠来县赤澳村万亩盐田焕新姿,亲子家庭体验古法晒盐,自制彩盐瓶乐趣无穷
- • 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再迎新篇章:5家欧洲技术企业落户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揭阳中考作文引入AI初评系统,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
- • 惠来县靖海镇海上牧场启用波浪能发电,养殖区实现24小时清洁供电
- • 揭阳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“前店后仓”新模式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惠来海上风电运维母港正式启用,助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腾飞
- • 普宁市南溪镇水乡龙舟赛华丽升级,碳纤维龙舟破竞速纪录,国家级赛事闪耀珠江
- • 《惠来“讨海号子”走进央视舞台,中学生摇滚改编千年渔歌展现传统文化新魅力》
- • 揭阳某镇糖葱薄饼手艺申报吉尼斯纪录,百米薄饼卷破传统极限